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链接地址:

http://em.bjfu.edu.cn/

机构简介:

  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于1987年,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982年成立的林经系,1959年成立的林业经济专业,1902年京师大学堂的农科林目。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至今已成为以本科教育为主,博士后、博士、硕士、专业硕士、双学位等全方位、多层次、多规格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现有林经、国贸、工商管理、统计、会计、金融、管工、物业管理、人资9个系;设有农林经济管理、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物业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11个本科专业。拥有工商管理第二学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包括林业经济管理、林业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农业经济管理3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统计学、农林经济管理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统计学、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学、金融学、林业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物业管理、电子商务、行政管理11个硕士授权点在招。拥有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会计学、应用统计、国际商务、农村区域发展5个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推广在职进修1个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2800余人,研究生800余人,在校生总数逾3600余人,是全校学科、专业、学生人数最多的学院。

  学院办学特色突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其渊源可追溯到京师大学堂的农科,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该学科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学院培养出我国首批林业经济管理博士生,2001年和2006年分别高质量地通过了“211”工程一期、二期建设验收,尔后列入“211”工程三期建设。2003年首批设立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林业经济管理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农林经济管理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我院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排名第八。学院是教育部农林经济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是国务院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单位。

  学院共有专任教师138人,65.18%具有高级职称,88.41%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57.25%的教师拥有外校学历,66.66%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5人享受国务院***,4人拥有“宝钢优秀教师”称号,1人师拥有“北京市师德标兵”称号,3人拥有“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2人拥有“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人拥有“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名师”称号,11名教师获得“家骐云龙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学院具有先进和完备的教学保障体系。建有连接中国教育科技网及与世界各地的网络中心,实现了教学和科研资源的共享;拥有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和设施,实现了国际会议和远程教育网络化;建有多功能专业资料室,其面积400余平方米,藏书20000余册,期刊326种,工具书2000余册,报纸30多种,音像资料30余套;建有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积780余平方米,设有证券模拟实验室、网络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统计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人力资源模拟实验室、企业信息化实验室、企业资源规划实验室、物业智能管理实验室等10余个教学型和教学科研型实验室;还设有社会林业研究中心、森林经营与管理研究所、生态经济研究所、全国林业预算资金绩效研究考评中心、财会金融研究中心、统计研究与信息咨询中心、企业发展战略与组织发展研究中心、物业管理研究中心、物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林产品贸易研究中心、林权研究中心、碳汇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低碳经济研究中心、海峡两岸经济与生态研究交流中心等10余个研究机构。

  学院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崇尚科学,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与科学研究硕果累累。2000年以来,参加并完成了省部级、国家、国际组织以及企业合作研究课题140余项,教学研究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科学研究获奖项目29项,其中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2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1项;发表各类科研论文1000余篇,出版教材60余部;出版科研专著70余部,译著6部。学科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展,农业经济、生态经济和环境经济正成为新的研究重点,一批中青年科研力量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院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建立了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目前已与美国、加拿大、德国、瑞典、韩国、新西兰等国的10余所大学建立了联系。聘请20多位著名的国内外专家担任我院兼职教授,同时积极与国际知名大学和重要国际组织进行合作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先后派出20余名教师到国外进修、攻读学位。